
自“双减”政策落地以来,伊通县河源镇满族中心小学校全方位多角度扎实推进“双减”工作,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,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,提升学校育人水平,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。
一、“双减”制度健全
学校把提高作业质量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,成立作业研究小组,先后出台了《作业管理实施方案》、《作业管理制度》、《作业公示制度》、《作业备案制度》、《作业设计原则》等质量提升办法,积极实行分层作业,每周五在公示板上公示每个班级的作业,使作业做到少而精,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提升学习效率。

二、作业精简分层
“小学一、二年级坚决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”;“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60分钟”等硬核要求落实到底。
严格执行“三不”“两禁止”:不布置大量抄写、机械重复性作业;不留超出课标要求的超纲作业;不留惩罚性作业。禁止通过手机微信或QQ群等方式留作业;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,要求家长批改、打印作业等。
分层布置作业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,布置作业前填写作业备案表,从量上、难易 程度上、兴趣上有选择的余地,教师适时答疑解惑,个别辅导……让学有余力学生感兴趣吃饱,需要帮助的学生减轻压力,轻松完成。

三、课堂教学深研

实现轻负高效的主战场在课堂。在提高课堂质量上下足功夫,保证减量不减质。学校开展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。教学领导上示范课、骨干上引领课、师傅上指导课、青年教师上汇报课,为新入职教师上诊断课,为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聘请师傅团队,从课堂教学、班级管理、教师业务、基本功等多个方面指导,设定新教师培训路径,帮助年轻教师 尽快成长。
四、学生全面发展
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,周一至周三,老师们精心安排了夯实基础的知识类作业、发展兴趣的游戏类作业、感知体验的实践类作业。周四下午则是丰富多彩的乡村少年宫活动。学校共开设了绘画、手工、黏土、电子琴、手抄报、童话阅读、乒乓球、轮滑等10多个项目课程,使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!

五、课后服务提质
积极推行课后服务,让学生在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,然后再开展二课活动培养学生特长。

同时学校针对课后服务及“双减”落实情况设计了问卷调查发放给家长,进行了匿名反馈调研,并对结果统计分析。家长满意,达到了预期效果。群众满意一直是我们服务的宗旨,我们也会继续调整和丰富课后服务内容,让孩子喜欢,让家长满意。
(伊通教育局 孙月秋)
